最近正在看一本書,「東西的故事」,內容是分析我們現在所使用的各項產品從哪裡來,到哪裡去,為了製造、運送、丟棄這些東西,我們付出了什麼代價,開採了哪些資源,哪些地方的環境、人民代替我們扛下哪些成本等等。
這本書提出一個我之前都沒想過的概念:成本外部化,意思就是製造產品的真正成本並沒有包括在價格裡。換句話說,我們並沒有付出真正的代價來買這些東西。引述書中的一段:
「最近我在思考這個問題。我走路去上班時,正好也想聽聽新聞,於是我就衝進一家叫做Radio Shack的電子連鎖店,想買一台收音機,我發現這台小巧又可愛的綠色收音機只要美金四塊九毛九。當我正要排隊付錢時,我在想四塊九毛九怎麼夠付這台收音機的製造成本和運輸費,然後再賣到我手上?金屬可能是在南非的礦山裡挖的,石油可能是在伊拉克的油田裡鑽的,塑膠可能是在中國製造的,而整台機組可能是墨西哥血汗工廠裡的15歲童工組裝而成的。四塊九毛九甚至連付上架空間的租金也不夠,更別談支付幫我把這東西挑出來的店員薪水,或是跨過好幾個海洋的運費,還有卡車載運費。我終於明白,我並沒有付出真正的代價。那麼,是誰付出了代價?沒錯,就是這些失去自然資源基礎的人買單的,這些人失去了乾淨的空氣,氣喘和癌症的罹患率也因而大增。剛果的小孩付出他們的未來,剛果的某些地區有30%的小孩必須輟學去挖鈳鉭鐵礦,這種金屬就是用來做廉價的可拋式電子產品。這些人付出的代價不只如此,他們還得給付自己的健保費。按照這套系統一路下來,由於這些人的貢獻,我才能花四塊九毛九買到這台收音機。然而這些貢獻卻沒有算在這東西的帳簿裡,這就是我說的,公司老闆把產品的真實成本外部化了。」
知道了這個概念以後,真的會對我們平常吃的、住的、用的東西格外珍惜,覺得多浪費一些資源就會充滿罪惡感。
儘管如此,放假後的第一餐立刻就是充滿罪惡感的一頓:富樂涮涮鍋。(其實整個假期都在大吃大喝,心情相當矛盾)
我家茶包現在被關在我房間裡都不會吠叫了,他好像知道遲早會有人幫他開門
第二天的晚餐去吃了久違的士林我家牛排。
現在每次吃到牛肉或是羊肉,就會想起畜牧業對地球上的森林傷害多大。雞肉呢?那些雞都是被養在暗無天日的倉庫裡,又擠又熱又臭,一直生蛋到不能再生,就打生長激素讓肉變多,然後被殺來吃。因為沒有光線的環境會讓雞的情緒穩定,所以這些雞一直到死前都不知道白晝為何物…
這樣一來好像什麼肉都不能吃…Anyway,還是忍不住嘴饞去吃了orz
只有看漫畫需要很專心的時候,女友才願意讓我拍。
可能是太專心所以懶得理我…
因為小球小妞放假回台,還有劉子即將前往德國深造,所以我帶大家前往玄海日本料理進行精緻風大食之旅。
與會人員:人妻芊如、小妞、劉子、小球、愛格、豬排與我。基本上各道菜都獲得極高的評價。
之後劉子與小球去觀賞我家茶包,但是茶包依然太過害羞不敢和陌生人玩。
隔日又有一攤大食,松江路上的滿堂紅。要不是麥肇問我,我還以為滿堂紅只有一家大安店。
出門的時候看到一隻鄰居養的小黑狗,跟茶包小時候非常像,但是剃了毛,不過還是很可愛。
這次沒拍什麼照片,只有這張少了蔡董和麥董的合照。我覺得這次的老油條格外香辣好吃,雖然吃了之後連續兩天上完大號菊花都感到相當灼熱……
btw,這好像是第一次臨時訂到週末的位子,所以時間一到就被趕到等候席繼續吃冰。
回到家,爸媽正在看超偶,茶包正在撒嬌。
收假途中,發現有個乘客把瑪爾濟斯放在包包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