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1日 星期二

[流水] 20091130 無頭蒼蠅週

這週基本上沒什麼生產力,做的都是該做的事,花的都是該花的時間,
但是仍然覺得空虛。
##CONTINUE##
對我來說,實驗室的事情可分成幾大類:
1. 會讓我學習或成長的技術類:
  像是實現某篇 paper 的演算法,做研究用的實驗,或是 trace
  一些有用的 code 等等。
2. 對我的學習成長沒用的技術類:
  像是幫老師開課的 TA 課備課,為了計畫需要而把 Windows 和
  Linux 上的 code 做移植等等。
3. 非技術類:
  這可多了。網站維護、幫老師審計畫、審論文,採購設備,幫
  老闆做投影片、寫報告、陪老闆開會……族繁不及備載。

如果我一天從早到晚都沒有在第一類的事情中得到成果,到了晚上
會很不想上床睡覺,希望那天可以不要結束,不然閉上眼睛就是承
認今天自己沒有任何成長(但通常晚睡也沒什麼用)。

想當然爾,非技術類項目最多,需要的時間最長,需要的腦容量最少,
但是除了訓練學生的耐心之外並沒有什麼用。

不過我好歹也做過幾年樂團行政,其實現在這些雜事跟以前比起來,
真的一點都不多。

現在最讓人頭痛的應該是在於時間上的無法掌控。實驗室的雜務生命
週期相當短,通常都是兩三天,長的可能一週左右,也就是出現後需
要放下手邊的事情立刻處理。相反地,技術類的工作通常都有個明確
的 deadline ,從 deadline 宣佈後起碼都有一個月以上的時間可以
去研究。

這週我的工作項目如下:
1. 寫下次計畫 Meeting 用的 Demo Program 。
2. 分配國科會計畫給學弟寫,幫忙整理 reference 資料。
3. 準備下次 TA 課,先確定作業自己寫得出來。
4. 老闆上課用的平台換馬達。
5. 請廠商設計計畫用的平台,寫請購單給老闆。
6. 觸控面板的驅動程式有問題,和廠商聯絡。
7. 新買的工業電腦主機板貼財產條、發票給助理。
8. 聯絡廠商約教育訓練的時間。
9. 去語音模組代理商那邊與他們工程師討論。
10. 幫專題生準備硬體。
11. 切計畫用的壓克力板。
12. 採購計畫用的電子材料。
13. 幫比賽的學長準備移動平台程式。
14. 重新組裝上次比賽的機器人。

看起來頗充實,但這些事對我的技術能力完全沒有幫助。我現在只
希望可以快點開始做實驗,準備明年二月要發 paper 。但是很遺憾,
很多事情都是不用腦,但不能不做,又要花時間,還會把原來完整的
時間切得很零碎。

這週的每天都是經典的「 IRA 的一天」,忙到天黑,回家時間到了,
才覺得今天都沒什麼收穫,就這樣過去。

沒有留言: